醫鞋院鞋生不是都是書呆子嗎
怎麼變成美醫(醫美)醫師,就全都變成有美學素養了?!
作為一個美的塑造者,一個專業的整形外科醫師
常常聽到這些:
"醫美醫師,一定受過很多專業的、美的訓練!!!"
(真不知道是哪裡聽來的)
還有人說: "這個醫師寫字真醜,一點都不相信他審美觀很好,一點都不專業!"
(這有甚麼關係嗎?!!!?!?!?!?)
有啦,其實都專業到不行(至少手抱胸穿醫師服拍照看起來都很專業)
但是,哪來甚麼美的訓練?
既然要講這個
那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好了!
來來來看一下看一下!
自從1895年,台灣的日本殖民統治的開始,也是台灣引進西方醫學體制的開端的年代,一直看到現在。我們都知道醫學系要念七年,但是七年的學制已經被塞得滿滿的,還有甚麼空間去學"美的概念"?
雖然醫學生還是可以開放選修其他學系的學分,但是讀過醫學院都得知道,睡覺都沒時間了還要跟跑去跟美術系同學交朋友?(是要把咩吧)
打開現在醫學的人文教育學程
雖然之前蔣渭水前輩就罵過台灣是
"世界文化的低能兒"
這之後好像醫師就變成很有文化的一群…..
(誰現在還敢出來罵?!?!)
上圖: 蔣渭水大師的帥照(來源:網路)
而近代醫學教育史裡,人文教育課程頂多是在90年代之後,台灣想學美國,所以慢慢硬被塞在醫學教育的學程裡的東西。
2000年後為了擴大改革,台灣還大搞醫學教育評鑑,弄得各大醫學院人仰馬翻,聽到TMAC(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)要來就開始大做paper work,大家都剉咧蛋,最後得到一個"台灣的醫學教育是跟美國"可相提並論的"(comparable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嘿啦嘿啦
真服了你!
但是,哪些是人文教育啊?!
彰基的人文教育課程有個清楚的逐項分類
http://www2.cch.org.tw/edu/CMH/pop2.html
(1)視覺藝術與醫學人文,
(2)醫學文學作品導讀,
(3)醫學文學(詩)導讀,
(4)靈性照護相關宗教課程,
(5)醫療典範與臺灣醫療歷史,
(6)敘事醫學,
(7)原住民鄉關懷等
以上大概教做人比較多
硬要扯上跟美有關係的
只剩下”視覺藝術”裡面加上的一些與繪畫及音樂有關的學程
上圖: 像這種充滿藝術人文的活動,我相信醫學生應該趨之若鶩,只要是不要拿來考試大家都很高興!
所以,客人到底可以期望美容醫學(美醫)的醫師甚麼?
"我覺得XX醫師很有美感!"
這句話背後,大多是因為客人自己滿意他自己看到的東西
那是很主觀的,不是醫師說了算
我也看過很怪比例的隆鼻作品,但是客人自己大讚自然的
也有術前術後改變很大又變美,但是客人硬要蒐證告醫師的,
真的是各自表述,歡喜就好!
那怎麼辦?
醫師跟客人,若不滿意時,總不能"硬ㄠ"吧
於是,整形外科醫師的訓練,對於五官及軀體的美,某部分就用"黃金比例'(the golden ratio)規範出人體美的客觀標準。
上兩圖: 黃金比例就是講這個0.618這個數字,也就是 a/(a+b), y/(x+y)的比值
上兩圖: 人體與臉的黃金比例,尤其軀幹的長短寬窄都有這個比例存在,是很引人入勝! 但是內臟沒有,請不要再問我小腸大腸長度比有沒有0.618!!!!
但是,
照這樣做就好了囉?!
這樣醫師就可以鬆一口氣嗎??
其實,還有一堆醫師很難控制的東西,例如:動態的(例如眼皮的開閉),太軟的(例如下垂的臀部或胸型",不對稱的(因為人在生長的過程都會出現雙側不對稱例如:肩膀不等高,慣用手較粗壯,或是大小臉….等等)
下面就是一個臉部不對稱的舉例!
上圖: 現在大家很愛用的切半鏡射合成照,這兩位藝人之前有很多合照XDDDD,現在把他們的左臉鏡射合成放左邊,右臉鏡射放右邊,中間是本尊,於是可以發現每個人的臉除了五官,臉的輪廓也都是不對稱的!
所以針對這些問題,醫師在做任何事之前還是要與客人做足溝通
唯有溝通才可以完整傳遞醫師對美的專業素養,以及溝通一些"客觀的事實"
(客觀的事實大多是客人本身的條件或是醫師的能力限制,畢竟超出醫療極限或是客人有不合理的期待都是很危險的事情!!!!)
也要原諒客人拿著Angelababy的照片來指著他的鼻子說醫師幫我做出來
因為這個產業本來就是對美的主觀產生出來的
要不然"有內在美就好",東區的醫美診所就不只倒三成了!
其實講這篇的目的是
我接下來想跟大家討論一個很專業的事
就是
奶罩……XD
(甚麼東西啊)